虛擬化成本大剖析

這篇文章看了很多次,最後還是決定把他紀錄下來,
不想讓好文章給留失了,來自於IThome

虛擬化成本大剖析
文/林文彬 (記者) 2008-07-28

微軟於7月正式發布Hyper-V虛擬化技術,只要1千元就可以擁有虛擬化技術的低價策略,勢將衝擊VMware市占龍頭的地位,此外,VMware及微軟也都在虛擬化管理軟體布局上有不同的策略,一場虛擬化的赤壁大戰已然開打。

以往獨占的虛擬化市場有了動盪,如何挑選虛擬化將是企業的最大難題。我們將從價格、功能與管理工具面等,來分析伺服器虛擬化的發展態勢,以及如何有效規劃儲存資源。

產品技術:
半虛擬化架構成為基本配備
微軟(Microsoft)在7月正式發表Hyper-V,不僅在技術上走向主流的半虛擬化技術,將原本的管理工具加以延伸至虛擬化平臺,更以作業系統的優勢祭出低價策略。

價格成本:
VMware授權費過高,微軟以低價策略搶占中小企業市場
以1臺伺服器虛擬化整體軟體費用要十多萬元來看,許多人一定會認為原來伺服器虛擬化的軟體成本如此昂貴,但是,比較了VMware及Citrix的授權費之後,微軟的虛擬化授權費反而是最低廉的。

伺服器虛擬化整體成本效益分析
根據IDC的調查,臺灣企業導入x86伺服器虛擬化的主因有3項,分別為節省IT支出、簡化管理與維護、資源整合。根據 VMware的統計,臺灣企業用戶平均1臺實體伺服器虛擬10臺虛擬機器,提供企業建置虛擬化的參考。

管理工具策略:
微軟強化支援跨平臺,VMware走入機房自動化
相較於微軟積極強化管理工具跨平臺整合,VMware則是將重心擺在資料中心的自動化管理上,今年3月VMware推出Stage Manager、Site Recovery Manager與Lifecycle Manager,不再只看伺服器虛擬化,而是從資料中心的角度來看待,達到更加自動化的目的。

企業接受度:
大型企業用戶更在乎穩定
兆豐金控認為Hyper-V的穩定度仍需要時間來考驗,兆豐金控表示,當初評估VMware虛擬化技術時,曾因為VMware版本穩定度不足而一直未導入,但隨著越來越多人使用,更加確定其系統的穩定性,隨後開始逐步導入。

微軟、VMware、Citrix三大虛擬化產品功能比較表
根據三大虛擬化產品的虛擬化技術、線上轉移功能、虛擬磁碟格式、支援儲存設備、OS相容性、軟硬體相容性、記憶體需求、多核心處理器...等來比較分析。

虛擬化經驗談:儲存配置是重點
經驗1:儲存架構要集中化
隨著虛擬伺服器產出的資料量越來越大,資料備份、還原與儲存資源的利用,都面臨問題。臺灣世曦因而決定將儲存配置改為集中化架構。另外,臺灣世曦還打算利用SAN與iSCSI儲存網路做為相互備援。

經驗2:VMDK磁區的容量要恰到好處
虛擬伺服器的儲存磁區的大小無法調整,所以在考量磁區配置時得把握容量只能多不能少的原則,但也不能超過得太多,不然就是浪費儲存資源了。

經驗3:哪些應用適合採用虛擬化
企業必須評估自身應用程式的負載量來決定哪些應用程式適合採用虛擬化,如果單一應用得耗費絕大多數的硬體資源時,那麼這個應用就不適合採用虛擬化。

經驗4:1臺實體伺服器該承載多少虛擬伺服器
為了確保穩定性,臺灣藝術大學以每一臺伺服器工作負載量60%為基準,除了平日伺服器工作量不會超載,遇到部分伺服器故障時,也不會因工作量過載而造成系統不穩定。

經驗5:實體伺服器負載大,要特別加強保固
臺藝大在導入虛擬化後,就曾經發生伺服器的硬碟與主機板紛紛故障的問題。為此,臺藝大打算增購維護合約,從5×9的服務水準提升至7×24小時,透過提升維護合約,來確保硬體的穩定度。

引用:http://www.ithome.com.tw/

Posted in 標籤: |

0 意見: